2011年7月5日

杜思慧、馬照琪、王嘉明、Fa 聯合推薦高感度工作坊!

為什麼推薦劇場演員、舞者參與【動作的邏輯】工作坊?
如何從偶的表演推展至自身表演的訓練?
讓資深劇場人杜思慧、馬照琪、王嘉明、Fa來告訴你!


戲盒劇團團長:杜思慧

Being a Puppeteer/Actor

在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裡,那個潦倒的木偶街頭賣藝師利用他高度靈活的手指技巧找到了一份在檔案室裡整理檔案的工作,電影畫面裡從他在街頭操偶轉到他在矮小 的辦公室裡曲著身以同樣靈活的手指翻過所有的檔案夾;他的辦公室後方有個小門,這道小門居然可以通到知名演員John Malkovich的腦袋裡,並且劇情出乎意料的,最後他變成了John Malkovich並扭轉他的演員身份成為一名操偶師。我實在很佩服這部電影的編劇,為什麼能這麼抽象又寫實的講出人操控偶、人操控人的這好些層次?演員 的角色扮演和操演,又何嘗不是和這部電影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偶的移動有一定的邏輯和脈絡,就像演員也要找到說話和移動的動機,更遑論操 偶者得要有「偶在台上的每個移動都該對觀眾有所意義」的感知。演員若能經歷過操偶者的身體經驗,相信一定也更能洞察自己在台上的所有移動和姿態。這次工作 坊的帶領者STEPHEN MOTTRAM先生與偶為伍超過三十年,但他將從演員的角度出發去提領自身對於移動的感知能力,而不只是要培養操偶的技巧;聽起來是個讓想更理解關於「動作」原理的演員/操偶者不可錯過的學習機會。


沙丁龐客劇團編導 馬馬(馬照琪)
終於有一個針對動作而生的演員工作坊了!自二十世紀以來, 所有的戲劇大師都在尋找何謂舞台上的“演員的身體“。西方劇場從東方傳統戲劇去找, 現代演員從太極、瑜珈、禪修、擊鼓、舞蹈去找。但不可否認的, 偶的身體, 是最貼近人類情感並且最有效的舞台身體。在陽光劇團的經典劇碼“堤防上的鼓手“中, 演員就完全的摹仿日本偶劇“淨琉璃“的動作, 成為現代戲劇史上的經典。這是所有追求動人、有效而精準的“舞台身體“的專業演員所不能錯過的工作坊!


劇場導演:王嘉明
這不只是「偶戲」的訓練課程,這也是「演員」必備的訓練課程;
這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工作坊,
它提供的是整個台灣表演教育所缺乏關於「動作」的思維與實際訓練的課程。


劇場演員:Fa
當演員拿到劇本做角色分析的功課時,大家第一時間都會講:「喔!這時候這個角色的情緒應該是怎樣怎樣… 」但很少人會想,角色這時候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外在形象是怎樣怎樣,因為我們很少去分析動作的邏輯。但是,觀眾看到的是演員的動作,而不是情緒!

1 則留言:

  1. 以觀偶的方式觀看自己的表演,亦或,以觀看自己的的方式觀看偶....這是一個互相交流的工作坊...

    回覆刪除